识二五而不知十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只知道一个方面,而不懂得全面地观察问题。
出处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》:“且王之所求者,斗晋楚也;晋楚不斗,越兵不起,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。”
例子唐·刘知幾《史通·品藻》:“夫回瑗可弃,而杨董获升,可谓识二五而不知十者也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shí èr wǔ ér bù zhī shí
注音ㄕˊ ㄦˋ ㄨˇ ㄦˊ ㄅㄨˋ ㄓ ㄕˊ
繁体識二五而不知十
感情识二五而不知十是贬义词。
用法复句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分句;含贬义。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初生之犊不畏虎(意思解释)
- 物美价廉(意思解释)
- 卬首信眉(意思解释)
- 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(意思解释)
- 秋水伊人(意思解释)
- 动荡不定(意思解释)
- 昂首挺胸(意思解释)
- 牛口之下(意思解释)
- 福无双至,祸不单行(意思解释)
- 铁面无私(意思解释)
- 汗牛充栋(意思解释)
- 姹紫嫣红(意思解释)
- 万马奔腾(意思解释)
- 大千世界(意思解释)
- 作贼心虚(意思解释)
- 不治之症(意思解释)
- 大开方便之门(意思解释)
- 凹凸不平(意思解释)
- 树欲静而风不止(意思解释)
- 恶醉强酒(意思解释)
- 流里流气(意思解释)
- 各行其是(意思解释)
- 依样画葫芦(意思解释)
- 凡夫俗子(意思解释)
- 踵武前贤(意思解释)
- 败德辱行(意思解释)
- 细水长流(意思解释)
- 月儿弯弯照九州,几家欢乐几家愁(意思解释)
※ 识二五而不知十的意思解释、识二五而不知十是什么意思由诗文谜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帮倒忙 | 指主观上想帮忙,实际上却起了反作用。 |
隔靴搔痒 | 隔着靴子挠痒痒。原为禅宗用语;比喻领会佛理不够透彻;未能悟境触机。后比喻说话写文章没有抓住主题;不中肯;不贴切;或做事没有抓住关键;不解决问题。 |
难以置信 | 不容易相信。 |
夜深人静 | 深夜没有人声;非常寂静。 |
神出鬼入 | 出:出现。象神鬼那样出没无常。形容出没无常,不可捉摸。后泛指行动变化迅速。 |
今来古往 | 犹古往今来。 |
取而代之 | 夺取别人的地位、权利而代替他。 |
冠绝一时 | 冠绝:遥遥领先,位居第一。形容在某一时期内超出同辈,首屈一指。 |
顾影弄姿 | 顾影:看着自己的身影;弄姿:做出各种姿态。对着自己的身影,做出各种姿态。形容卖弄身形,自我欣赏。 |
敲诈勒索 | 依仗权势或抓住别人的把柄;采取威胁手段索取钱财。 |
敷衍了事 | 敷衍:将就应付;不认真。了:了结。将就应付地把事办了。指做事不认真;缺乏责任心。 |
雨散风流 | 比喻离散。 |
光前裕后 | 光前:光兴前业;裕后:恩泽流传及子孙。指增光前代;造福后人。形容功绩显著。 |
刀耕火种 | 指把草木烧成灰当作肥料;就地挖坑播下种子。指原始的农业耕作技术。也作“火耨刀耕”。 |
凹凸不平 | 形容平面上有凸出和凹进的地方。 |
不可磨灭 | 磨灭:指痕迹、印象、功绩、事实、道理等;经过相当长的时间逐渐消失。形容永远不会消失。 |
一窍不通 | 窍:洞;这里指心窍。一窍都不是贯通的。比喻什么都不懂;闭塞、愚钝。 |
战战业业 | 戒慎畏惧貌。 |
立竿见影 | 立起竿子马上就可以见到竿的影子。比喻立见功效。 |
牛骥同槽 | 见“牛骥同皁”。 |
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 | 比喻说话夸大之极。同“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”。 |
汲汲顾影 | 惶惶然自顾其影,孤苦失望的样子。也指频频地自顾其影,洋洋得意的样子。 |
岁寒三友 | 松、竹经冬不凋,梅花耐寒开放,因此有“岁寒三友”之称。 |
荡然无余 | 荡:洗涤;荡然:干净的样子。全都毁坏,消失尽净。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或毁坏。 |
金玉满堂 | 金、玉:黄金和美玉。指黄金宝石满堂都是。形容财富之多。后也用于比喻富有才学。 |
饿殍遍野 | 殍:人饿死后的尸体。饿死的人到处都是。形容老百姓因灾祸饥馑大批饿死的悲惨景象。 |
张徨失措 | 见“张皇失措”。 |
甘拜下风 | 甘心情愿拜倒在下方。自认不如对方;表示真心佩服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