止谤莫如自修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止:停止,平息;谤:指责。要阻止别人毁谤,最好的方法是修身。
出处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魏志·王昶传》:“谚曰:‘救寒莫如重裘,止谤莫如自修。’斯言信矣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zhǐ bàng mò rú zì xiū
注音ㄓˇ ㄅㄤˋ ㄇㄛˋ ㄖㄨˊ ㄗˋ ㄒ一ㄡ
感情止谤莫如自修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
近义词止谤莫若自修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师心自是(意思解释)
- 节用裕民(意思解释)
- 痛定思痛(意思解释)
- 同病相怜(意思解释)
- 望风扑影(意思解释)
- 前瞻后顾(意思解释)
- 一拥而上(意思解释)
- 说一不二(意思解释)
- 雪兆丰年(意思解释)
- 屈指一算(意思解释)
- 连编累牍(意思解释)
- 一文不名(意思解释)
- 营私舞弊(意思解释)
- 姹紫嫣红(意思解释)
- 路无拾遗(意思解释)
- 分路扬镳(意思解释)
- 囚首垢面(意思解释)
- 难上加难(意思解释)
- 吴头楚尾(意思解释)
- 千里送鹅毛,礼轻情意重(意思解释)
- 著手成春(意思解释)
- 遗世绝俗(意思解释)
- 亡命之徒(意思解释)
- 礼坏乐缺(意思解释)
- 战战业业(意思解释)
- 安身立命(意思解释)
- 迫不得已(意思解释)
- 千家万户(意思解释)
※ 止谤莫如自修的意思解释、止谤莫如自修是什么意思由诗文谜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交浅言深 | 跟交情浅的人谈心里话。 |
积不相能 | 积:积久而成的;能:亲善。指一向不和睦。 |
章甫荐履 | 冠被垫在鞋子下。比喻上下颠倒。 |
首身分离 | 首:头。头和身体分开了。指被砍头。 |
翩翩起舞 | 轻捷飘逸地跳起舞来。 |
鉴影度形 | 观察揣度人的形迹。 |
先声夺人 | 声:声势;夺人:指动摇人心。先张扬自己的声势以压倒对方。也比喻做事抢先一步。 |
流离颠沛 | 由于灾荒或战乱而流转离散。形容生活艰难,四处流浪。 |
不费吹灰之力 | 形容事情做起来非常容易,不花一点力气。 |
咄咄逼人 | ①气势汹汹;盛气凌人;言语或神态中有一种威胁逼人的气势。咄咄:表示惊奇的声音。②形容本领赶上或超过别人;令人惊诧。 |
唯物主义 | 认为世界就其本质来说是物质的,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,意识是物质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的哲学观点。 |
因噎废食 | 噎:食物堵塞在咽喉;废:停止;食:吃。因吃东西卡过喉咙;从此就停止吃东西。比喻偶然受了一次挫折;就停止不干。 |
识字知书 | 谓有文化知识。 |
夷为平地 | 夷:拉平,铲平。铲平使成一块平地。 |
正人君子 | 旧时指正直;有道德的人物。现多用来讽刺假装正经的人。 |
罄竹难书 | 罄:尽;竹:指可供制成竹简的竹子;书:写。用尽竹子也难以写完。后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。多形容罪恶累累。 |
不治之症 | 治不好的病、绝症。也比喻无法挽救的祸患或无法改正的弊端、错误。 |
专心一志 | 形容一心一意,集中精力。 |
羽旄之美 | 装饰着羽毛的旗子飘动的状观景象。 |
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| 比喻做事情敷衍消极,混一天算一天,没有积极主动的精神。 |
理直气壮 | 直:正确、合理、充分;气壮:气势旺盛。理由正确、充分;说话的气势就很盛。 |
扭直作曲 | 比喻是非颠倒。 |
礼坏乐缺 | 礼:社会道德、行为的规范;乐:教化的规范;缺:残破,废缺。形容社会纲纪紊乱,动荡不安。 |
立地书橱 | 比喻人读书多,学识文博。 |
安身立命 | 安身:有容身之所;立命:精神上安定。指生活有着落;精神有所寄托。 |
男大当婚 | 指男子成年后要娶亲成家。 |
双柑斗酒 | 比喻春天游玩胜景。 |
充耳不闻 | 充:塞住;闻:听。塞住耳朵不听。形容不听别人的意见或劝告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