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比伯夷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行:品德;伯夷:商末孤竹君长子。品行可与伯夷相比拟。形容品德高洁。
出处战国·楚·屈原《九章·桔颂》:“年岁虽小,可师长兮,行比伯夷,置以为像兮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xíng bǐ bó yí
注音ㄒ一ㄥˊ ㄅ一ˇ ㄅㄛˊ 一ˊ
感情行比伯夷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将在军,君命有所不受(意思解释)
- 吸血鬼(意思解释)
- 有胆有识(意思解释)
- 金光闪闪(意思解释)
- 逸游自恣(意思解释)
- 柳暗花明又一村(意思解释)
- 笃近举远(意思解释)
- 掉以轻心(意思解释)
- 兵无常势(意思解释)
- 可想而知(意思解释)
- 极重不反(意思解释)
- 成竹在胸(意思解释)
- 不置可否(意思解释)
- 倒裳索领(意思解释)
- 举直错枉(意思解释)
- 分门别类(意思解释)
- 珠还合浦(意思解释)
- 礼坏乐缺(意思解释)
- 度德量力(意思解释)
- 立地书橱(意思解释)
- 狼吞虎咽(意思解释)
- 迫不得已(意思解释)
- 通时合变(意思解释)
- 故态复萌(意思解释)
- 月儿弯弯照九州,几家欢乐几家愁(意思解释)
- 闭门读书(意思解释)
- 踉踉跄跄(意思解释)
- 无微不至(意思解释)
※ 行比伯夷的意思解释、行比伯夷是什么意思由诗文谜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鬼哭神嚎 | 号:哭。形容大声哭叫,声音凄厉。 |
束手无策 | 策:办法。就像手被捆住一样;一点办法也没有。 |
因材施教 | 因:根据;材:资质;施:施加;进行;教:教育。根据学习的人的不同志趣、资质来进行不同的教育。 |
宁为鸡口,无为牛后 | 比喻宁居小者之首,不为大者之后。 |
强中自有强中手 | 比喻技艺无止境,不能自满自大。同“强中更有强中手”。 |
斗方名士 | 斗方:一二尺见方的诗幅或书画页;名士:知名而未出仕的人。好在斗方上写诗或作画以标榜的“名士”。旧指冒充风雅的人。 |
靡所底止 | 谓没有止境。 |
尾生之信 | 尾生:古代传说中坚守信约的人,他为守约而甘心淹死。比喻只知道守约,而不懂得权衡利害关系。 |
乌合之众 | 合:聚合;众;许多人。比喻临时杂凑的、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。 |
打肿脸充胖子 | 比喻宁可付出代价而硬充作了不起。 |
掉以轻心 | 掉:原意为摇摆;现只表示一种动作;无实义;轻心:漫不经心。对事情采取轻率的漫不经心的态度;不认真当回事。 |
拂袖而去 | 拂袖:甩袖子;表示生气。一甩袖子就走了。形容因言语不合很生气。 |
空费词说 | 说的话别人不听,等于白说。 |
慌里慌张 | 指焦急不安或精神慌乱。 |
取而代之 | 夺取别人的地位、权利而代替他。 |
触目皆是 | 触目:目光所及;皆:都。眼睛所见到的都是。 |
倒冠落佩 | 冠:帽子;佩:佩玉。这里指官服。脱下帽子,摘去佩玉。形容辞官还乡。 |
进道若退 | 谓前进之道反若后退。 |
凡事预则立,不预则废 | 预:预先,指事先作好计划或准备;立:成就;废:败坏。不论做什么事,事先有准备,就能得到成功,不然就会失败。 |
偶一为之 | 偶:偶尔;偶然;为:做;干;之:代词;代某件事。偶尔做一回。 |
吉光片羽 | 片羽:一片羽毛;指吉光身上的一小块毛皮;吉光:古代传说中的神兽;毛皮为裘;入水数日不沉;入火不焦。比喻残存的极其珍贵的文物。 |
饭囊酒瓮 | 比喻只会吃饭喝酒,不会做事的人。 |
善游者溺 | 会游泳的人,往往淹死。比喻人自以为有某种本领,因此而惹祸。 |
阳春白雪 | 阳春;白雪:是战国时代楚国的艺术性较高难度较大的歌曲;后来泛指高深的;不通俗的文学艺术。 |
举直错枉 | 举:选拔。直:正直,指正直之人。错:通“措”,废弃,放弃。枉:弯曲,比喻邪恶之人。起用正直贤良,罢黜奸邪佞人。亦作“举直厝枉”、“举直措枉”。 |
通今达古 | 同“通今博古”。 |
皮笑肉不笑 | 极其不自然地装出一副笑脸。形容虚伪或心怀恶意的样子。 |
聪明反被聪明误 | 自以为聪明反而被聪明耽误或妨害了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