胡越同舟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犹言吴越同舟。谓关系疏远者,同处危难则相互救助。语本宋苏轼《大臣论下》:“故曰同舟而遇风,则胡越可使相救如左右手。”
出处语出宋·苏轼《大臣论下》:“故曰同舟而遇风,则胡越可使相救如左右手。”
例子双方务念兄弟急难之情,感胡越同舟之谊,屏除意气,宏济艰屯。《“五四”爱国运动资料·陈光远〈请力争青岛电〉》
基础信息
拼音hú yuè tóng zhōu
注音ㄏㄨˊ ㄩㄝˋ ㄊㄨㄥˊ ㄓㄡ
感情胡越同舟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宾语、定语;指共患难。
近义词吴越同舟
字义分解
展开阅读全文 ∨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早出晚归(意思解释)
- 革风易俗(意思解释)
- 老实巴交(意思解释)
- 卬首信眉(意思解释)
- 见多识广(意思解释)
- 想望丰采(意思解释)
- 不分青红皂白(意思解释)
- 命与仇谋(意思解释)
- 将寡兵微(意思解释)
- 尘外孤标(意思解释)
- 骨肉之亲(意思解释)
- 以毒攻毒(意思解释)
- 婆婆妈妈(意思解释)
- 冲锋陷阵(意思解释)
- 文治武功(意思解释)
- 动魄惊心(意思解释)
-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(意思解释)
- 地大物博(意思解释)
- 汗马功劳(意思解释)
- 顾景惭形(意思解释)
- 前仆后继(意思解释)
- 性命攸关(意思解释)
- 呼风唤雨(意思解释)
- 精明强干(意思解释)
- 东道主(意思解释)
- 大势所趋(意思解释)
- 是非曲直(意思解释)
- 饿殍满道(意思解释)
※ 胡越同舟的意思解释、胡越同舟是什么意思由诗文谜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挑三拣四 | 形容过分地挑剔。也指对工作或事物再三挑选。 |
鬼烂神焦 | 形容火灾惨烈,众多的人被烧死。 |
当机立断 | 面临紧急关头;毫不犹豫地作出决断。当:面临;断:决断。 |
投石问路 | 原指夜间潜入某处前,先投以石子,看看有无反应,借以探测情况。后用以比喻进行试探。 |
一干二净 | 形容非常干净;也表示一点儿也不剩。 |
敲诈勒索 | 依仗权势或抓住别人的把柄;采取威胁手段索取钱财。 |
光前裕后 | 光前:光兴前业;裕后:恩泽流传及子孙。指增光前代;造福后人。形容功绩显著。 |
令人满意 | 指让人意愿得到满足。 |
倒裳索领 | 索:搜寻、寻求。把衣裳倒过来寻找领口。比喻办事抓不到要点。 |
扪心自问 | 扪:按;摸;心:胸口。摸着胸口;自己问自己。指自我反思;醒悟。 |
兵戎相见 | 兵戎:武器。以武力相见。指用战争解决问题。 |
受益匪浅 | 匪:通“非”。得到的好处很多。 |
子继父业 | 儿子继承父亲的事业。 |
南征北战,东荡西杀 | 征:征战;荡:扫荡。形容转战南北,奋勇杀敌。 |
时运亨通 | 指时运好,诸事顺利。 |
匪夷所思 | 匪;即“非”;不是;夷:通“彝”;法度、常规;引申为寻常的;一般的。不是根据常理所想象出来的。形容人的思想、言谈、技艺、事情等离奇;超出寻常。 |
鹬蚌相争 | “鹬蚌相争,渔翁得利”的省语。比喻双方相持不下,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。 |
薪尽火灭 | 薪:柴火。柴草完了,火也就灭了。比喻死亡。 |
半新不旧 | 半:二分之一。指不新不旧。 |
苟合取容 | 苟合:苟且附合;取容:取悦,讨好。苟且迎合,取悦于人。 |
倒载干戈 | 倒:把锋刃向里倒插着;载:陈设,放置;干戈:古代的两种兵器,泛指武器。把武器倒着放起来,比喻没有战争,天下太平。 |
来因去果 | 指事情的来龙去脉。 |
奇技淫巧 | 指新奇的技艺和作品。 |
地平天成 | 平:治平;成:成功。原指禹治水成功而使天之生物得以有成。后常比喻一切安排妥帖。 |
盘根错节 | 盘:弯曲;错:交错;节:枝节。树根弯曲;枝节交错。形容纵横交错;密密麻麻。也比喻事物关系错综繁杂;难以处理。 |
不好意思 | ①表示碍于情面而只能怎样或不便怎样。②害羞;难为情。 |
岂有此理 | 岂:哪里。哪里有这样的道理。指极为荒谬;决无道理。 |
行不副言 | 谓言行不一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