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善最乐的成语故事


为善最乐

拼音wéi shàn zuì lè

基本解释做善事是最快乐的事。常用为劝人多行善事的格言。

出处《后汉书·东平宪王苍传》:“日者问东平王,处家何等最乐?王言为善最乐。”


为善最乐的典故

刘苍是刘秀的儿子,建武十五年封东平公,十七年進爵为王。刘苍博学多才,汉明帝对他很器重,每次外出巡视,都把京城交给他管理。刘苍虽然地位很高,却毫无骄奢淫逸的贵族习气,而且很关心百姓的生活,还常常提醒汉明帝,为东汉初年的“太平盛世”作出了重要贡献。

由于他品德浑厚、待人至诚,声望也越来越高,他非常不安,多次请求辞去职务,想回他的封地东平国(今山东东平县),汉明帝拖了很久才答应。

回东平后,刘苍仍对国家大事提了许多有益的见解。汉明帝很关心他,有一次问他在家里做什么最开心,刘苍说:“为善最乐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为善最乐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明知故问 清·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:“见他这番光景,明知故问道:‘先生为着何事伤心呢?”
苦思冥想 巴金《创作回忆录 关于<激流>二》:“我拿起笔从来不苦思冥想,我照例写得快,说我‘粗制滥造’也可以,反正有作品在。”
宁为鸡口,不为牛后 《战国策·韩策一》:“臣闻鄙语曰:‘宁为鸡口,无为牛后。’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,何以异于牛后乎?”
饥肠辘辘 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 西湖主》:“而枵肠辘辘,饥不可堪。”
群龙无首 《周易 乾》:“用九,见群龙,无首,吉。”
成竹在胸 宋 苏轼《文与可画筼簹谷偃竹记》:“故画竹,必先得成竹于胸中,执笔熟视,乃见其所欲画者,急起从之,振笔直遂。”
衣锦还乡 《南史 刘之遴传》:“武帝谓曰:‘卿母年德并高,故会卿衣锦还乡,尽荣养之理。’”
望而生畏 先秦 孔子《论语 尧曰》:“君子正其衣冠,尊其瞻视,俨然人望而畏之,斯不亦威而不猛乎?”
败俗伤风 参见“败俗伤化”。
酒能乱性 清·无名氏《说呼全传》第16回:“酒能乱性,色是败真。财乃致命,气动杀身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