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几何时的成语故事


曾几何时

拼音céng jǐ hé shí

基本解释曾:曾经;几何:多少;时:时间。才过了多少时间。指时间过去没有多久。

出处宋 赵彦端《介庵词 新荷叶》词:“回首分携,光风冉冉菲菲。曾几何时,故山疑梦还非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曾几何时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曾几何时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信口开合 元 关汉卿《鲁斋郎》第四折:“你休只管信口开合,絮絮聒聒。”
刻骨铭心 唐 李白《上安州李长史书》:“深荷王公之德,铭刻心骨。”
惜指失掌 《南史 阮佃夫传》:“佃夫拂衣出户,曰:‘惜指失掌邪?’”
安安静静 清 吴璿《飞龙全传》第45回:“只见匡胤睡在床上,安安静静,那顶门内透出一条赤色真龙。”
拂袖而去 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第12卷:“师云:‘侍者收取。’明拂袖而去。”
争先恐后 明 屠勋《屠康僖公集 重建陡门桥记》:“匪公帑而乐施者争先恐后。”
蝶粉蜂黄 唐·李商隐《酬崔八早梅有赠兼示之作》:“何处拂胸资蝶粉,几时涂额藉蜂黄。”
兵荒马乱 明 李唐宾《梧桐叶》第四折:“不然,那兵荒马乱,定然遭驱被掳。”
万无一失 汉 枚乘《七发》:“孔老览观,孟子持筹而算之,万不失一。”
自食其果 茅盾《〈呼兰河传〉序》:“除了因为愚昧保守而自食其果,这些人物的的生活原也悠然自得其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