议不反顾的成语故事


议不反顾

拼音yì bù fǎn gù

基本解释指为了正义奋勇向前,不回头、后退。议,通“义”。

出处《文选 司马相如<喻巴蜀檄>》:“触白刃,冒流矢,议不反顾,计不旋踵,人怀怒心,如报私雠。”《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》作“义不反顾”。


议不反顾的典故

司马相如是西汉时期的一位才子,不但会击剑抚琴,更擅长写诗作赋。他的才华深得汉武帝赏识,因此把他留在自己身边做官。这个时候,刚巧赶上鄱阳令唐蒙在修治西南蜀道。唐蒙征集了很多的民工,还把他们的首领给杀害了。这引起了巴蜀人民的不安和惊恐,于是发生了一场骚乱。这件事传到汉武帝那里后,他立即派司马相如去安抚民众。为了给巴蜀人民一个交代,汉武帝还要司马相如写一篇文告,向他们好好作一番解释。司马相如照汉武帝的吩咐写了一篇文告,其中有这样的一段话:“调集民夫、士兵修筑道路是应该的,但是惊扰了大家并不是陛下的本意。士兵作战的时候,应该迎着刀刃和箭镝而上,绝不容许回头看(就是义无反顾的意思,原文就是此成语),宁肯战死也不能转过脚跟逃跑。你们应该从长计议,急国家之难,尽人臣之道。”司马相如处理这件事的方式非常得当,骚乱很快就被平息了,修路的工程又得以顺利进行下去。汉武帝因司马相如办事得力,非常满意,便拜他为中郎将,辅佐自己。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议不反顾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经明行修 东汉 班固《汉书 王吉传》:“左曹陈咸荐骏贤父子,经明行修,宜显以厉俗。”
绝长续短 《战国策 楚策四》:“今楚国虽小,绝长续短,犹以数千里。”
此一时彼一时 语出《孟子 公孙丑下》:“彼一时,此一时也。五百年必有王者兴,其间必有名世者”。
鬼怕恶人 旧题宋·苏轼《艾子杂说》:“王曰‘前人已不住矣,又安敢祸之?’艾子曰:‘真是鬼怕恶人也。’”
无妄之灾 《周易 无妄》:“六三,无妄之灾。或系之牛,行人之得,邑人之灾。”
火树银花 唐 苏味道《正月十五夜》诗:“火树银花合,星桥铁锁开。”
安安静静 清 吴璿《飞龙全传》第45回:“只见匡胤睡在床上,安安静静,那顶门内透出一条赤色真龙。”
人心归向 《晋书·熊远传》:“人心所归,惟道与义。”
来踪去迹 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16卷:“陆婆向来也晓得儿子些来踪去迹,今番杀人一事,定有干涉,只是不敢问他,却也怀着鬼胎。”
擦肩而过 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32回:“后来彼此又擦肩而过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