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杼市虎的成语故事

拼音tóu zhù shì hǔ
基本解释投杼:抛下织布的梭子。比喻毫无根据的谣言,说的人多了,让人信以为真
出处南朝·宋·臧质《举兵上表》:“蔽于流议,投杼市虎,成于十夫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投杼市虎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投杼市虎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杯蛇幻影 | 《花月痕》第五回:“杯蛇幻影,鬼蜮含沙。萦愁绪以回肠,蔓牵瓜落;拭泪珠而洗面,藕断丝长。” |
蠢蠢欲动 | 南朝 宋 刘敬叔《异苑 句容水脉》:“掘得一黑物,无有首尾,形如数百斛舡,长数十丈,蠢蠢而动。” |
漏洞百出 | 姚雪垠《<歧路灯>序》:“我们从《歧路灯》中感到亲切的部分往往不是道貌岸然的人物,而是各种世俗人物,同时也看出来封建礼教和制度的漏洞百出。” |
连编累牍 | 清 魏子安《花月痕》第三回:“虽终日兀坐车中,不发一语,其实连编累牍也写不了他胸中情绪。” |
以身试法 | 东汉 班固《汉书 王尊传》:“明慎所职,毋以身试法。” |
反治其身 | |
万马奔腾 | 宋 刘一止《水村一首示友人》:“秋光有尽意无尽,万马奔腾山作阵。” |
过而能改 | 《左传·宣公二年》:“吾知所过矣,将改之。稽首而曰:‘人谁无过,过而能改,善莫大焉。’” |
困而不学 | 《论语·季氏》:“生而知之者,上也;学而知之者,次也;困而学之,又其次也;困而不学,民斯为下矣。” |
时至运来 | 南朝 宋 颜延之《大筮箴》:“时至运来,当在三五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