盛气凌人的成语故事


盛气凌人

拼音shèng qì líng rén

基本解释凌:欺压。以骄横的气势压人。形容傲慢自大;气势逼人。

出处清 曾国藩《求阙斋语》:“今日我以盛气凌人,预想他日人亦盛气凌我。”


盛气凌人的典故

战国时赵太后辅佐年幼的赵孝成王执政,秦国趁机进攻赵国。赵国向齐国求救,齐国要求赵太后的小儿子长安君到齐国当人质,赵太后不肯。大臣触龙求见,赵太后装出一幅盛气凌人的样子,触龙入情入理的开导终于使赵太后同意齐国要求。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盛气凌人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自暴自弃 先秦 孟轲《孟子 离娄上》:“自暴者,不可与有言也;自弃者,不可与有为也。”
回光反照 元 杨暹《刘行首》第三折:“阳台雾锁,楚岫云遮,弃死归生,回光返照。”
绳锯木断 宋 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第十卷:“一日一钱,千日一千,绳锯木断,水滴石穿。”
无时无刻 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:“自是行忘止,食忘餐,却像掉了一件东西的,无时无刻不在心上。”
宁为鸡口,不为牛后 《战国策·韩策一》:“臣闻鄙语曰:‘宁为鸡口,无为牛后。’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,何以异于牛后乎?”
语短情长 袁鹰《悲欢·深深的怀念》:“‘人民,真是太伟大了!’这句语短情长的衷心赞叹,我想,是足以代表所有长征战士的心意的。”
衣锦还乡 《南史 刘之遴传》:“武帝谓曰:‘卿母年德并高,故会卿衣锦还乡,尽荣养之理。’”
主明臣直 明·张居正《帝鉴图说》上篇:“妾闻主明臣直,今魏征直,由陛下之明也。”
酒后茶余 鲁迅《而已集 黄花节的杂感》:“从别的地方--如北京,南京,我的故乡--的例子推想起来,当时大概有若干人痛惜,若干人快意,若干人没有什么意见,若干人当作酒后茶余的谈助的罢。”
偶一为之 宋 欧阳修《纵囚论》:“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,可偶一为之尔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