刻画无盐的成语故事


刻画无盐

拼音kè huà wú yán

基本解释古代传说中的丑女。精细地描绘无盐;把丑妇当作美人。

出处《晋书 周顗传》:“庚亮尝谓顗曰:‘诸人咸以君方乐广。’顗曰:‘何乃刻画无盐,唐突西施也。’”


刻画无盐的典故

战国时代,在齐国无盐那个地方(今山东省东平县东),有一位女子,姓钟离,名春,容貌长得特别丑陋,多次选择丈夫,都没有成功。四十岁时,她去见齐宣王,向齐宣王指出了齐国当时的一些问题,并提出了自己的主张。齐宣王敬佩他的才能,便娶她为王后,封她为“无盐君”。

后来,人们就把“无盐”作为丑女的代称,如同把“西施”作为美女的代称一样。无盐和西施,一个极丑,一个极美,简直无法相比!如果竟把她们两人相提并论,那就是把丑的抬得太高,把美的贬的太低了。

《晋书·周顗(yǐ)传》载:周顗,字伯仁,晋元帝时,历任“尚书左仆射”,朝中官宦认为他为人高洁,把他比做乐(yuè)广。乐广是当时被人们认为高洁的人物,有“乐翁冰清”的赞语。但是周顗却认为乐广根本不能与他相比,因此,当庾亮告诉他有人把他比作乐广时,他并不高兴,说道:“何乃刻画无盐,唐突西施也!”以丑比美,比得不恰当,而且因此亵渎了美好的人物,就叫做“刻画无盐,唐突西施”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刻画无盐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服牛乘马 《周易 系辞下》:“服牛乘马,引重致远,以利天下。”
趁火打劫 清 颐瑣《黄绣球》第三回:“这一天见来的很是不少,黄通理更代为踌躇,怕的是越来越多,容不下去,而且难免有趁火打劫,顺手牵羊的事。”
出师无名 《新唐书·东夷传·高丽》:“莫离支杀君,虐用其下如檴阱,怨痛溢道,我出师无名哉?”
自怨自艾 先秦 孟轲《孟子 万章上》:“太甲悔过,自怨自艾,于桐处仁迁义。”
自我批评 邓小平《在北方局党校整风动员会上的讲话》:“我们不但要有自我批评的精神,还要有批评的精神。”
风驰电掣 《六韬 龙韬》:“奋威四人,主择材力,论兵革,风驰电掣,不知所由。”
浪费笔墨 老舍《多鼠斋杂谈》:“他便也只会忌妒,而一天到晚浪费笔墨,攻击别人,且自鸣得意。”
少壮不努力,老大徒伤悲 《乐府诗集·长歌行》:“百川东到海,何时复西归。少壮不努力,老大徒伤悲。”
有约在先 元·无名氏《举案齐眉》第一折:“老夫人,这事本已有约在先,况兼孩儿又执意定要嫁她,也是他的缘分了。”
千锤打锣,一锤定音 郭澄清《大刀记》第十章:“千锤打锣,一锤定音——队长,你就决定吧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