跋履山川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形容远道奔波之苦。参见“跋山涉水”。
出处《左传 成公十三年》:“文公躬擐甲胄,,逾越险阻,征东之诸之侯。”
例子夫齐之去周二千余里,而使其已化之骨,跋履山川,触冒寒暑,自东徂西,以葬于封守之外,于死者为不仁。”清·顾炎武《日知录·太公五世反葬于周》
基础信息
拼音bá lǚ shān chuān
注音ㄅㄚˊ ㄌㄩˇ ㄕㄢ ㄔㄨㄢ
感情跋履山川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谓语、宾语;指长途旅行。
近义词跋山涉水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期颐之寿(意思解释)
- 食不充口(意思解释)
- 自力更生(意思解释)
- 自己人(意思解释)
- 志满意得(意思解释)
- 前瞻后顾(意思解释)
- 浪费笔墨(意思解释)
- 顾后瞻前(意思解释)
- 草菅人命(意思解释)
- 笃近举远(意思解释)
- 不分青红皂白(意思解释)
- 举善荐贤(意思解释)
- 列风淫雨(意思解释)
- 废书而叹(意思解释)
- 到此为止(意思解释)
- 百无一是(意思解释)
- 指天誓日(意思解释)
- 见危致命(意思解释)
- 千丝万缕(意思解释)
- 缠绵悱恻(意思解释)
- 异途同归(意思解释)
- 赴汤蹈火(意思解释)
- 心旷神怡(意思解释)
- 熟能生巧(意思解释)
- 贤母良妻(意思解释)
- 珠还合浦(意思解释)
- 凤协鸾和(意思解释)
- 充耳不闻(意思解释)
※ 跋履山川的意思解释、跋履山川是什么意思由诗文谜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革风易俗 | 改变风气和习俗。 |
囊萤映雪 | 原是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,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。后形容刻苦攻读。 |
犀牛望月 | 比喻见到的不全面。 |
头面人物 | 指在社会上有较大名声或势力的人(多含贬义)。 |
临危受命 | 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。 |
百战百胜 | 打一百次仗;胜一百次。形容善于作战;所向无敌。 |
快心满志 | 见“快心遂意”。 |
国泰民安 | 泰:太平。国家太平;人民生活安定。 |
千里送鹅毛,礼轻情意重 | 比喻礼物虽然微薄,却情谊深重。 |
秽德垢行 | 指自污浊其德行以避祸患。 |
生拉硬扯 | 形容说话或写文章牵强附会。也形容用力拉扯,勉强别人听从自己。 |
纵横天下 | 在天下任意往来,没有阻挡。 |
安闲自得 | 自得:自己感到舒适。安静清闲,感到非常舒适。 |
闲情逸趣 | 同“闲情逸致”。 |
超然绝俗 | 高超得完全不同凡俗。谓远过于寻常之辈。汉·班固《为第五伦荐谢夷吾疏》:“方之古贤,实有伦序,采之于今,超然绝俗,诚社稷之蓍龟,大汉之栋甍。”宋·陆游《与姜特立书》:“《茧庵记》及《初营》、《落成》二诗,大老手笔,超然绝俗。” |
匪夷所思 | 匪;即“非”;不是;夷:通“彝”;法度、常规;引申为寻常的;一般的。不是根据常理所想象出来的。形容人的思想、言谈、技艺、事情等离奇;超出寻常。 |
黄钟毁弃 | 毁:毁坏;弃:抛弃;黄钟:古乐器;音调最为洪亮。黄钟被毁坏被抛弃。比喻贤才得不到重用。 |
苟合取容 | 苟合:苟且附合;取容:取悦,讨好。苟且迎合,取悦于人。 |
哀兵必胜 | 哀兵:由受迫而悲愤地奋起反抗的军队。一说“哀;悯也”。怜惜和慈爱士卒。①指因受欺侮而怀着激愤情绪为正义而战的军队一定能打胜仗。反引申为由横遭侵凌残害而悲愤满腔的国家和民族;能奋起抗战;必获胜利。②慈爱士卒而得人心者胜。 |
临危授命 | 面对危急时勇于献出生命。 |
轰轰烈烈 | 轰轰:像声词;形容巨大声响;烈烈:火焰盛燃的样子。形容声势浩大;气势雄伟。 |
面授机宜 | 面:当面;授:教;传授;机宜:适应时机的对策、办法。当面教给应采取的机密的对策或措施。 |
群山四应 | 应:应和。四面群山纷纷响应。比喻一声号召,人们群起响应。 |
天相吉人 | 相:保佑,帮助;吉人:善人。好人会得到天的帮助。 |
表面文章 | 比喻浮夸或不切实际,敷衍塞责的做法。 |
为万安计 | 为绝对安全着想。 |
对牛弹琴 | ①比喻对蠢人谈论高深的道理;白费口舌(主要讥笑听话的人听不出所以)。②比喻说话时不看对象(主要讥讽说话的人);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;对外行人说内行话。常含有徒劳无功或讽刺对方愚蠢之意。 |
落荒而逃 | 离开大路;逃向荒野。形容战败后狼狈地逃走。也比喻处于尴尬窘迫境地时狼狈而去。 |